北台灣現存雙龍盤柱第三例 台北劍潭古寺龍柱介紹

Let's share!

Last Updated on 2022-11-18 by 梁 震明

劍潭古寺

劍潭古寺.JPG

(圖1)廟前特寫。

位於台北自強隧道附近的劍潭古寺,目前是台北市定古蹟,曾於大正13年(1924)改築,並由陳應彬主持,但是昭和12年(1937)又遭受拆遷命運而被迫搬移至現址。

劍潭古寺

劍潭古寺

劍潭古寺

劍潭古寺

(圖2)此對龍柱殘缺的十分嚴重。且應是有心人士刻意敲掉其附屬造像的部分。

有一對雙龍盤柱,殘缺的十分嚴重,柱上有孔,右柱下有鰲魚[1],左柱雲紋是平行的淺浮雕,右柱則是上下佈置且用淺浮雕及陰線紋表現,柱底有蝦(左柱)與蟹(右柱),雖然柱上無捐贈紀年款,但依據其鼻型等特徵,筆者認為應是大正13年(1924)左右的作品。

劍潭古寺

劍潭古寺

(圖3)龍頭造型與全柱比較圖。左為大同保安宮,右為台北劍潭古寺。

大正年間的重修是由陳應彬所主持興修事宜,顯示雙龍盤柱的出現,與陳應彬關係密切,也讓雙龍成為當時台北廟宇最流行的柱例,最後影響至全台灣。

為何多數擁有日治時期龍柱的廟宇多用鐵欄保護其所擁有的龍柱?我們只要見到劍潭古寺的案例便能理解,這種高鏤空的作品都是非常不利於搬運,且容易損傷。

劍潭古寺

(圖4)此對雙龍造型上,似乎是以惠安派為主,潮州派為輔。

如以此對雙龍盤柱的工法與附屬造像選用而論,似乎是泉州惠安派作品,因為柱上有穿鑿孔,柱下有蝦、蟹等造像,但左右柱在雲紋及柱下神龍額型、腿鰭長度與腿上火焰紋等部份造型上又有明顯不同之處,尤其是左柱留有明顯的潮州派作風,也因此極有可能是泉州派為主,潮州派為輔的作品。

劍潭古寺

(圖5)右圖是置於古寺旁景觀公園的龍柱,若依照其龍頭造型及蝦眼和前爪抓火球式樣來看,應為日治時期的遺物。


[1] 陳德星堂之雙龍盤柱右柱下有幼龍造像,劍潭古寺則是鰲魚,但大同保安宮正殿內二柱卻無。


檢視較大的地圖

總瀏覽 1,558 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