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寮窩造紙工坊】台灣傳統竹紙製作體驗

Let's share!

Last Updated on 2023-11-28 by 梁 震明

位於新竹芎林的紙寮窩造紙工坊,沿山溪畔而建,用桂竹為原料,在此手工造紙的時間長達百年。而當初劉姓家族在此造紙的主要用途是作為祭祀用的金銀紙,並在清末到日治初期所製造的粗紙產量高居全縣第一,也是北台灣最大供應地,直到民國50年代才逐漸沒落。

紙寮窩造紙工坊

紙寮窩造紙工坊

紙寮窩造紙工坊

由於本身所學,經常接觸手工紙,自然對於浸漚竹料的處理,特感興趣,因為這裡牽涉到紙張壽命的問題。試將現場說明文字轉載如下:

紙寮窩造紙工坊

先將竹子切成片狀,以一層竹片,一層石灰的方式鋪滿整個水池。浸泡大約40天,利用石灰除去竹表組織並軟化纖維。

紙寮窩造紙工坊

紙寮窩造紙工坊

撈起竹料,並以清水重新浸泡約7到10天左右,之後再放掉清水閒置3到4天,如此重複此過程3到4次,使其外部青皮脫盡,僅剩蓬亂如麻的竹纖維。

紙寮窩造紙工坊

紙寮窩造紙工坊

紙寮窩造紙工坊

再以刀子切成數小節,後以石輪碾碎。整個浸漚作業約2到3個月的時間,而滷竹所需的石灰,產於橫山。

紙寮窩造紙工坊

石灰是生石灰的俗稱,主要成份是氧化鈣,加水便成熟石灰,呈鹼性,酸鹼值大約為9,若與二氧化碳產生化學變化,就會產生碳酸鈣。因為石灰是弱鹼性對於纖維的傷害較小,利於紙張保存的時間。

紙寮窩造紙工坊

整體來說紙寮窩處理竹子纖維的方式是屬天然漂淨的手法,且從砍採竹子,淨漚竹料,獸力碾料,腳力散料,拌料抄紙,古法壓紙,手工揭紙,到戶外晾乾,確實費時耗工,得來不易。

紙寮窩造紙工坊

毛邊紙即是用竹子的纖維製成,不過在紙寮窩現場製成的紙張是偏黃且厚,表面粗糙,不太容易書寫作畫,而用絹印轉印圖案則效果還不錯。原本生產的用途並非著眼於書畫上,也就無需苛責,僅因機緣到此來了解手工造紙的過程,也對台灣手抄紙的發展多了一些實際的感受與體會。

紙寮窩造紙工坊


檢視較大的地圖

總瀏覽 2,505 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