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龍柱發展歷史分享 各地寺廟龍柱重點特色說明
這是走遍全台灣300多間寺廟後,而擁有清朝龍柱,近40間廟宇所得到的結論,而此龍柱是用五爪抓住火球的,至於三爪…
這是走遍全台灣300多間寺廟後,而擁有清朝龍柱,近40間廟宇所得到的結論,而此龍柱是用五爪抓住火球的,至於三爪…
(圖1)藏於台南海安宮後殿迴廊的清朝龍柱,其臉鰭平貼柱體,額頭朝前,火球未被龍爪捉住,龍鼻旁有凹線,後二腿上下…
(圖1)福興宮是由福建人所興建,卻有粵派龍柱出現,代表同治年間台灣中部閩粵族群之間的關係已經十分融洽。 福興宮…
(圖1)台南天壇。 台南天壇又稱「台灣首廟天壇」或「天公廟」,主祀玉皇大帝,於清咸豐4年(1854)建廟立壇,…
(圖1)立於鹿港天后宮後殿二樓的清朝龍柱。 原稱鹿溪聖母宮,鹿港居民又俗稱為「媽祖宮」或「舊祖宮」,於明萬歷1…
北港朝天宮俗稱北港媽祖廟或天后廟,位於舊時的笨港街,即是今日北港市區中心,坐北朝南。創建於清康熙39年(170…
(圖1)保安宮三川殿。台北市的大同區文化,始於大龍峒,而商業活動是從大稻埕延伸至今。不過較為特殊的是保安宮的方…
北埔位居新竹縣的靠山鄉鎮,舊稱大隘,自古以來便是閩客人共居的地區。興建於清咸豐3年(1853)3月的慈天宮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