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台灣水墨大師的養成之道 追憶與李義弘恩師相處的小故事分享

Let's share!

Last Updated on 2023-11-18 by 梁 震明

與李義弘恩師合影於台北藝博會場。

李義弘恩師已於2023年11月13日上午與世長辭,當聽聞此消息時,內心的難過,久久無法平息。

就讀大學和研究所的時候,李義弘恩師便是我的主修老師,而畢業後,也有幸能繼續在恩師身邊學習。恩師的藝術造詣早已是有目共睹,而教育英才的方法與待人處事的態度,更是讓人如沐春風,永遠都有讓後輩學習不完之處,可惜未來再也沒有機會聽到恩師爽朗的笑聲了。

記得當年剛進北藝大求學時,便常聽到水墨組的學長學姊們,提起李義弘恩師的總總驚人事蹟,諸如畫展作品如何被秒殺的過程,以及眾多貴婦求畫學畫的逸聞,當時就聽得目瞪口呆,驚訝不已,想不到畫家也不一定都是吃土過日子的,更讓我對台灣藝術界充滿了無限的幻想與憧憬。

直到唸到研究所,才有更多機會近距離貼近恩師的生活,也才明白恩師的其他面向,亦值得我們晚輩效法。當時每週總有一晚要到恩師位於忠孝東路的畫室,與同門師兄師姐一起上課。恩師有時會放他所拍攝幻燈片給我們欣賞,但大多的時間就是動筆寫字給我們看,而最有壓力的部分,就是在眾人面前將自己所畫的拙作攤開給恩師指點,但恩師從未嚴厲的指責過什麼,也不會否定您想畫的內容或使用的技巧,只會用建議的方式,一點一點的耐心引導,且從未動手改我們的作品,相當尊重學生的自主性。

畫畫就是要有味道

個人首次個展感謝李義弘恩師及師母的蒞臨指導。

就個人的觀察,恩師喜歡早餐過後與午休起床後的時間作畫,而晚上則是他練書法的時間。所以一定要在對的時間打電話給他,最好是晚餐前,不然很快就會說掰掰。

拙而不華,帶點拙趣,是恩師喜歡的筆調,而從傳統山水走到水墨台灣的風格,是恩師透過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試將他對文人筆墨的認識,以及自我創作的摸索,逐步的發展出來,或許對於很多人來說,這過程似乎有點漫長,但真的要說,畫100張與畫到1000張作品,其中的能耐與挑戰,是外人很難體會的。

畫樹已是一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恩師不此以為滿足,退休後仍持續創作,並轉以海邊與溪邊的磊石做為創作的主題,營造出屬於李氏風格的台灣山水畫。山水畫的精神不是形似,而是要有畫意,出乎意表的呈現,才能讓觀者動容,恩師的磊石看似目無章法,但以恩師多年的創作經驗來說,其實是刻意安排的,主觀造境的,絕不同於我們所見,這也是他高明之處。

在下曾經請教過恩師一個蠢問題,就是如何能自在的在畫中補上點景呢?恩師的回答很簡單,當您畫過千遍後,管它是人物、屋舍還是小橋,都能得心應手。所以恩師的水墨作品創作過程,很難用嘔心瀝血四字來形容,因為看他總是從容不徐的下筆,慢慢地收拾,多數是在胸有成竹的狀態下,逐步完成,但其實在方寸之外的努力,才是他更為值得我們學習之處。就如同書課般,他給自己的功課,多到難以計算,也因為這樣不斷地積累,才能持續畫出讓人耳目一新的好作。

成畫也是恩師極強的能耐之一,一件看似即將畫壞的作品,就是有方法能將它救起,並賦予不同的畫面構成。早年恩師喜歡用耐看的顏色,用最正統的顏料來為作品上色,硃砂色該如何?花青又該如何?在恩師的心裡,是沒有妥協的餘地,雖然後期恩師也開始使用一些其他非傳統的顏料,但看得出來依然講究,也對於材料的穩定性和保存性相當的留意。另外蓋印用的印泥,也十分挑惕,刻意調色,會將兩種印泥相混,也會定時用牙棒拌攪調勻。

一張照片可以看到出神

與李義弘恩師及笛音凝室師兄師姐共遊黃山。

攝影對於恩師的水墨創作是有相輔相成的作用。恩師對於攝影的細究,超過當年的許多畫家,直到今日亦是,也將攝影視為創作的重要養分,而非僅是隨手拍攝的紀錄照片,並透過幻燈機來做更為仔細的觀察與發想。所以恩師的作品,若與江派同門師兄弟們相較,是比較具有寫生的味道,或許就是因為他喜歡玩攝影的關係。

以前到畫室上課時,恩師總是喜歡將旅遊拍攝的幻燈片,不厭其煩地播放給我們學生欣賞,當影像放大時,更能看出許多的貓膩。也因此他能畫得進去,很多主題也畫得比更多畫家更深入,就是他的寫生真的是用眼慢慢的觀察,而非只求形似。

以前學生時代還有機會可以陪著李義弘恩師到麟山鼻拍照,當他了解潮汐變化後,便扛著沈重的相機與腳架前往。恩師每拍一張照片都非常的謹慎,也會對不該出現的東西,加以清除,等待許久才按下快門,恩師常跟我們說:『攝影是減法,繪畫是加法』,一加一減,對他來說,都是游刃有餘的事情。

後來恩師也玩起數位相機,當然對所需設備也不會隨便購買,為了看出最為準確的色彩,是用醫療級的螢幕來觀看自己拍攝的成果。自然攝影對畫家而言,必然會驅使創作者必須走到戶外,也有了更多機會接觸想描寫的對象,雖非是對景寫生,但更偏重心領神會,所以才能觀察到許多不同的創作可能,並將其落實在畫紙之上。

攝影除了可以精進構圖能力和掌握自然的光影變化外,也因為這樣不斷的訓練眼力,所以恩師對於印畫冊這事情,也是有所堅持,往往是自費印刷,也因為玩攝影的關係,知道攝影的侷限,也知道底片轉印在相紙的差異性,所以也就是盡量讓自己的生活與藝術息息相關,無論是在水墨上,還是書法或攝影。

恩師常常閱讀大量的藝術書籍,也喜歡聽古典樂,為了求得到最佳音質,還不惜鉅資購買百萬等級的音響,其實藝術家天天躲在家裡,埋頭苦幹的創作,或是常常遊山玩水,不務正業,都不盡然是一件好事,如何從中找到平衡點,才能讓自己的靈感源源不絕,永保創作的熱情,我想恩師絕對是掌握的非常到位。

原來書法要這樣練才行

與李義弘恩師及笛音凝室師兄師姐合影於上海博物館。

雖然本身是科班出身,但真的對於書法的研習,一直不算及格,總是摸不著邊際,但自從透過恩師的教導與身體力行,才逐漸明白大師為何能成為大師的道理。

一本字帖寫個一百遍,也只是初階入門,未來的造化還是要靠自己努力。從篆隸練到行草,尤其是恩師練行草的那段時間,過程確實是讓人非常感動與佩服,連磨墨機都出動了,小字練完換練大字,每天不斷地狂練,不斷的抄寫,所以那段時間每到海尾山莊,所見都是寫好寫滿的墨寶。

恩師對於書法藝術的理解,超乎一般水墨畫家,不過也不會像書法家那樣,不斷專研在某些技巧層面,更是希望能帶出一點屬於自己的味道與風格。

每日書課的堅持,晚上是恩師練書法的時間,唯有這樣才能維持手感,落款時才不會慌。此外懂得開新筆來落款,也是透過恩師的指導,才知道有這樣的竅門,而遇到好的毛筆,也不要捨不得花錢,一次要買數百把才行,如此才能深入筆性,用起來也才會隨心應手。

睡前喜歡看殺人放火的影片

夏天時喜歡在三芝工作室戶外庭園晚餐,或是到富基漁港看著夕陽吃海鮮,冬天就要吃師母特別用黑糯米酒燉煮的燒酒雞,恩師懂得享受生活,但也不斷持續在畫藝上精進,當年恩師搬到三芝後,立馬做了一件事情,訂製了一個偌大的畫桌,就知道恩師的企圖,開始畫大畫,而且還非常的大,兩層樓高的巨作,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

恩師喜歡養狗,也很愛喝紅酒吃海鮮,也喜歡靜靜的聽學生們聊八卦,畫室的櫃子裡,擺著超多的文房四寶,尤其是水墨畫紙更是恩師最愛收藏的品項之一。不愛應酬,偶爾與家人好友學生們小聚閒聊,亦堅守份際,做好丈夫與父親的角色。

雖然不是跟師母到電影院看電影,但恩師還是很喜歡晚上睡覺前,看一部好萊塢的影片,尤其是比較有視覺張力的科幻片或動作片,有時候幫恩師到基隆師姐那裡換片時,還會跟我分享某部影片的觀後心得,我想這應該是他舒壓一天辛勤工作的方法之一。

從認識恩師那天起,直到自己開始養家育兒後,才知道恩師一個人背負的經濟壓力有多大,超乎我們一般人的想像,永遠開朗的笑容,其實身兼重擔,但恩師從來沒有在我們的面前多說什麼,總是用滿滿的正面能量來教育我們,所以要當一位方方面面都成功的藝術家,是一件多麽不簡單的事情。

總瀏覽 1,861 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