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龍慈雲有神龍,砂岩雕刻訴當年【苗栗後龍慈雲宮】龍柱介紹

Let's share!

Last Updated on 2022-11-19 by 梁 震明

後龍慈雲宮

(圖1)後龍慈雲宮位於中龍里三民路上。

後龍慈雲宮主祀媽祖,建於清乾隆33年(1768),是後龍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寺廟[1]。曾於清道光、同治及光緒年間修築,亦於日治大正5年(1916)發起興修,直至昭和2年(1927)才完全竣工。

後龍慈雲宮

(圖2)拜殿龍頭比較圖。右龍額頂出現突起的中分線,此亦為清道光龍柱特色之一。

後龍慈雲宮

後龍慈雲宮

後龍慈雲宮

後龍慈雲宮

(圖3)刻於拜殿龍柱後的鳳、凰、麒、麟等附屬造像。

梁震明粉絲專頁連結

各有一對清朝與日治時期龍柱。位於慈雲宮拜殿龍柱,是用砂岩雕成,略有受損,左柱柱內刻有「道光乙未年吉置」,右柱則是「弟子杜勝記、振興仝叩」等字跡,所以是清道光15年(1835)的作品。尾端皆朝向右邊,柱後各有四仙人像,所以是八仙渡海的題材;亦有鳳、凰、麒、麟[2]和纏繞著彩帶的靈芝刻於柱後,且可能是分屬不同匠師對場而作的柱例[3],例如龍頭、龍鰭、火焰紋、岩柱和靈芝等造型,皆不儘相同。此外若依據所用石材和靈芝等造像判斷,其可能為粵派匠師所為。

後龍慈雲宮

後龍慈雲宮

(圖4) 拜殿龍柱火球造型比較(上圖為左龍柱)。

後龍慈雲宮

後龍慈雲宮

(圖5) 拜殿龍柱下方岩石造型比較(上圖為左龍柱)。

後龍慈雲宮

後龍慈雲宮

(圖6) 拜殿龍柱下方靈芝造型比較((上圖為左龍柱))。

淡水福佑宮虎堵

(圖7) 與後龍慈佑宮拜殿龍柱類似的靈芝圖像也可見於淡水福佑宮虎堵左下方。

梁震明粉絲專頁連結

後龍慈雲宮

後龍慈雲宮

(圖8)上圖為左柱,下圖為右柱龍尾。龍尾同朝一邊的佈置手法,十分罕見。

後龍慈雲宮

(圖9)拜殿右龍柱特寫。

後龍慈雲宮

(圖10) 拜殿左柱龍嘴特寫,屬於無上門牙的做法。

後龍慈雲宮

(圖11) 拜殿龍柱紀年款特寫。

梁震明粉絲專頁連結

位於三川殿後檐為日治時期龍柱,用觀音石刻成,左柱柱前刻有「□□甲子年吉旦」和柱內書卷處則是「杜宗興、杜慶朝[4]、杜玉坤、杜□宝、杜玉柱、杜螽生、蘇烒鈖、蘇洽記、江源發、阮發、柳文龍、謝森順、魏芽、鄭阿匏」,右柱亦刻「□□甲子年置、本街陳秋能[5]叩」等字跡,所以是大正14年(1925)的作品。兩龍皆口含龍珠,鼻孔貫穿,額型屬於圓鼓型,每柱柱後各刻有4仙人騎獸及4隨從像,所以是八仙慶壽群像;左柱下有2魚,右柱則有幼龍與2魚,整體風格為日治時期潮州辛阿救派。

後龍慈雲宮

(圖12)三川殿後檐龍柱。

後龍慈雲宮

(圖13)左為台中林氏宗廟三川殿後檐龍柱(1923),為辛阿救所雕,右為後龍慈雲宮三川殿後檐龍柱(1925)。兩者造型相似很高,只可惜慈雲宮昭和二年所刻「寄謝芳名碑」中並無辛阿救的姓名,所以亦無法確定為辛氏所作。

後龍慈雲宮

(圖14)三川殿後檐龍柱特寫。

後龍慈雲宮

(圖15)三川殿後檐龍柱特寫。

後龍慈雲宮

(圖16)三川殿後檐龍柱特寫。

後龍慈雲宮

(圖17)三川殿後檐龍柱特寫。

梁震明粉絲專頁連結

後龍慈雲宮

(圖18)此外慈雲宮仍保留許多日治時期精美的石雕作品,非常值得一看。

後龍慈雲宮

(圖19)此牆堵上的裝飾非常有趣,已出現穿著西服的仕紳像。


檢視較大的地圖


[1] 參考《http://travel.miaoli.gov.tw/scenic_spots.php?csn=3&sn=173》97/10/24。

[2] 其亦是筆者所知最早出現鳳凰麒麟等造像柱例,但此四祥物的出現,是否與粵派匠師有關,筆者尚無法肯定。

[3] 筆者亦懷疑此對龍柱,並非同時對場作品,因為差異過大,若非對場而作,則筆者認為兩種可能性,一是原本有兩對龍柱,但不幸各損壞一柱,所以才勉強湊成一對龍柱;二是僅有一對龍柱,但右柱不幸損毀,故另請匠師重雕,但這種假設無法說明為何尾端同朝一邊的情況,所以第一種可能性最高。

[4] 其為日治時期後龍慈雲宮重修建築事務補助義務者。

[5] 其為日治時期後龍慈雲宮重修建築委員發起人之一。

梁震明粉絲專頁連結

總瀏覽 3,898 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