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汁的成分與製作方法】

Let's share!

Last Updated on 2023-06-10 by 梁 震明

日本製作墨汁的廠商,多數未標明其成分,僅少數如墨運堂製《墨の精》,專門家向條幅用,NO.3紫紺系的黑,在其包裝上,註明其墨汁成分原料有水、碳煙、天然膠、乾燥防止劑、防腐劑和香料等;又祥碩堂製《墨彬》與《墨の舞》兩種墨液,則註明用超微粒子油煙、上質和膠、天然龍腦和麝香等四種原料;又北京一得閣墨汁廠的「一得閣墨汁」,所用原料則有四川西貢的高色素炭黑、骨膠、冰片、麝香、苯酚等五種。所以若與墨條相比,墨汁所加的添加物,除了水和香料外,又多了防腐劑、乾燥防止劑和染料等幾種成分。

墨之精

用於製墨的碳料種類,是相當多元,而在文獻中,前人所謂的「煙」、「烟」和「煤」,其實都是指黑碳。就類別來論,可分成植物性、動物性和礦物性三大類。而這三大類中,在古代又以植物性最受青睞,且亦可細分為植物性煙和植物性油煙兩類。而筆者所謂的植物性煙,是指用固體狀態的植物之枝幹或果皮等物質,來作為黑碳的取得來源。而最經常被採用的,即是松材。

墨之舞

植物性油煙,則種類較廣,例如桐油、麻子油和菜種油等,都可當成製作油煙墨的碳料。而動物性原料的使用情況,則是以豬油,最為普遍,且從明代開始採行,直到今日,仍有墨廠持續的使用中。而屬於礦物性原料的,主要為石墨和石油兩種。在人造墨尚未出現前,古人即用石墨,來充當書寫的材質。而以石油製墨,其實早在宋代的沈括,就已經試作過,並將它命名為「延川石液」,也認為未來會成為製墨原料的主流,但事實上,卻必須等到清末民初,才真正的被廣泛的運用。

其言:「…燃之如麻,但煙甚濃,所霑幄幕皆黑。余疑其煙可用,試掃其煤以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為之,其識文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後必大行於世,自余始為之…。」目前也由於動植物性油煙的取得,較為不易,且成本過高。所以,大部分的液態製墨廠商,是轉用礦物性油煙中的石油,來當作製墨的碳粒原料,較少採用純植物性油煙,目前所知僅如祥碩堂墨の舞」標明是用純胡麻油煙的植物性油煙。

墨之舞

墨之舞

墨汁廠商所用的礦物性油煙之製造方法,則是用「工業精製法」生產的。若依據張浦先生的介紹,其步驟是先將粗製的油煙,移入密閉器具內,且排列於爐中加熱,好讓含混著微量油脂及樹脂成分等有機物質,分解碳化,並促使兩者的揮發物飛散,而取得所需之高品質的碳粒。

至於生產礦物性油煙的廠商,也會依取得碳粒的粗細之不同,作等級的分類。而用於液態墨中的碳粒級數,最多可達12級,最少為6級。當然選用的級數越多,其所需的成本,也就越高,但墨色的變化,也就越豐富。

玄華

玄華

玄華

製作墨汁的膠料種類,雖以動物膠為大宗,但亦有加入植物膠的產品,如開明製「玄華」,標明其所用的膠料為樹脂。而在樹脂來源中,最常被用於繪畫的,即是阿拉伯膠(Gum  Arabic)。它又名尼羅天然膠、亞丁天然膠和塞內加爾天然膠等,是從中東地區,幾種阿拉伯橡膠樹中,所得到的膠質。或用合成膠,如苯或苯醇等物質,以化學方法製成的化學膠或合成膠,如壓克力膠、聚醇樹脂等屬之。

至於,墨汁的添加藥物的目的。一得閣墨汁所用的「苯酚」,即是又名「石碳酸」的防腐劑。而防腐劑又名殺菌劑或消毒劑,如昇汞水和石灰水等皆是,是為了預防膠的變質。這是因為液態墨是以液體狀態保存,而動物膠是屬於蛋白質的膠原所組成,若與水接觸,容易滋生細菌,而有發臭變質的問題,故加入防腐劑,以確保產品的品質。

「乾躁防止劑」,亦名潤濕劑或保濕劑。不過加入墨汁中的種類,則未見任何廠商標明,不過應該還是屬於可食用的食品添加劑,如「甘油」、「丙烯」、「山梨醇」或「二羥基醇」等化學物質。添加的目的則是希望讓液態墨在使用前,或使用的過程中,能夠降低水分的蒸發速率,或是用來控制膠質的凝結速度。

開明青墨

開明青墨

「染料」,又名色料,且可分天然和人造二類,如「籃靛」、「茜素」、「苦味酸」、「煤焦油」、「靛油」等。而人造染料因其主要原料為為煤焦油,故又有煤焦油染料或靛油染料的別稱。添加目的是因染料的顆粒,又比碳粒更細,可用來增強墨在紙張纖維的滲透力,或是取代較細的碳粒,也能充當製作青墨的藍色色料。

墨汁的製作方法

因為墨汁最後是製成液體狀態。所以,在成型的方法上,相較於傳統的墨條來說,簡化許多。就筆者參考開明株式會社,所發行的商品目錄之內容來說,他們是將墨汁的製作過程,分成六項工序:

一「溶膠」:先嚴格選擇優質的膠料,經過熬煮的過程,使其溶解成黏稠狀態,並將膠的黏性,調整成對墨汁最適合的強度。又為何廠商首先是從「溶膠」開始,而非取碳。這是因為液態墨的廠商,多不自行燒煙的緣故,而是直接選購礦物性油煙。

二「混合」:是將礦物性油煙、香料及膠的溶液,放入旋轉攪拌的機器中混和,而它們混合後的聚合關係,會決定墨汁的品質好壞。

三「輾細」:是再次透過輾轉的機器,將墨汁中的粒子細度和分散狀態,作品質的控制。

四「添劑」:混合攪拌好的液態墨,再放入製墨槽中,並加入濕潤劑和防腐劑。而完成後,還須一定時間的靜置。

五「檢查」:在靜置的時間中,檢查人員會檢查礦物性油煙的分佈狀況、墨色感、書寫感和濃度等項目。

六「包裝」:通過檢查的液態墨,再藉由自動充填機的協助,將墨液注入容器中,再加以包裝出售。

整體的製造時間,若從膠料的溶解到機器的充填,只須要兩週以上的日數,便能夠完成。雖然墨汁的製作看似簡單,但還是有其關鍵的技術,例如液體狀態的墨液,因含有大量水分,故在保存上,並非如此的容易,且若不得要領,就會有凝塊或沉澱的問題發生。也因此,這樣的技術亦屬商業機密。

就墨汁的製作流程來看,雖然在製膠的部分,還是遵循古法,但到了混合和輾細的步驟,則以機器取代人力。「混合」是讓碳膠相和,而「輾細」是讓碳膠與水的分布關係,更為理想,但這樣的方法,卻也會產生新的問題,因為會無法有效控制墨中的含膠比例。

墨汁在碳粒的粗細度上,可做出嚴格的控制,但是因為缺乏類似杵搗的步驟。所以,在材質特性上,必然有含膠量過多的問題出現。也許墨汁廠商製作觀念中,極有可能是有意識的,增加墨中的含膠量。因膠量多,可減少筆與紙的摩擦力,更利於文字的書寫,但這樣的目的,卻也會影響紙上的墨色效果,因為膠多會容易讓碳黑被膠光所掩蓋,反而不利於繪畫使用。因此,我們還是必須留意墨汁的生產用途。

總瀏覽 31,795 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