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材質】可施抹於水墨畫紙上的材質介紹

Let's share!

Last Updated on 2023-11-28 by 梁 震明

異雲書屋 硯墨志

現就可施抹於水墨用手工紙之材質介紹如下:

(1)膠

三千本膠

吉祥粒膠

(圖1)上為三千本膠,下為粒膠。

三千本膠塗抹10遍後的效果

(圖2)三千本膠濃度12%又正10者,其上墨後局部放大圖。若過多的膠水塗抹於紙面,會讓紙張的透明度增加,但也會讓墨水往紙凹處堆積。

雖然,前人製墨的過程中,有意的控制墨中的含膠量,但對畫家而言,有時卻會故意的在墨中加膠。而畫家用膠來製造特殊的墨韻效果,其實早在明代徐渭的花鳥冊頁中,即可發現使用的蹤跡。而現代的畫家,更是大量使用它。至於,畫家墨中加膠的目的,大多是為了讓墨色變得更為淡雅,或是減少渲染時的筆觸,或是在加膠的墨塊上,再加以噴水或灑鹽,以製造類似撞墨的特殊效果。但用膠的份量,還是不宜過多,否則墨塊的外圍,也會容易留下鋸齒狀的黃垢。此外,在筆者的使用經驗中,也發現如果將膠水加入固態墨中的效果,是遠不如加在液態墨中來的明顯。而這樣的差別,則可能與材質所含碳粒的粗細,或膠質的種類之不同有關。

(2)藤黃

塗抹藤黃水的效果

(圖3)生楮皮紙塗上濃藤黃水後,便出現暈墨速度變慢的特性。

藤黄雖為中國傳統顏料之一,但因內含植物膠之成分,故亦可用之,因其能減緩生紙暈墨的速度。若將藤黃用於處理生紙上,則似乎有不宜濃度過高及塗抹次數不宜過多的限制。

因為濃度過高,則其材質本色會影響墨色表現,亦會增加紙張礬化程度,甚至似乎可達到完全不暈墨的特性。

若塗抹次數過多,則是似乎會出現澀筆問題,並產生大量紙絮,且影響墨色呈現。而此澀筆問題似乎與塗抹次數有關,若第一次塗抹時皆無此現象產生,但若重複塗抹時才會加劇。

(3)豆漿

如果要在紙上塗抹無糖豆漿或米漿,則與水的稀釋比例,是越淡越好,最好為1:1或1:2,且反覆的塗上幾遍。至於生紙上塗抹豆漿的用意,則是營造有別於生紙的墨韻,或是將生紙變成變生半熟的紙性。

(4)細鹽

因鹽會吸收墨水,故灑鹽處的生紙會出現反白的細點。如果就灑鹽的技巧來說,則通常我們必須要在所使用的液態墨中,再次的加膠,否則灑鹽的效果,也會較難以突顯。此外,當鹽粒在宣紙上溶解時,也必須留意鹽粒的停留時間。因為如果停留的時間過久,也會讓原本變白的地方,產生了不必要的黑點。另外,在裝裱前,也必須要用溫水,加以洗滌,以去除多餘的鹽份,否則也會影響作品的保存年限。

(5)明礬水

吉祥膠礬水

生明礬

(圖4)上為調製好的明礬水,下為需自行調膠的生明礬。

筆者所謂的明礬水,便是指將明礬加膠後,再用清水加以稀釋而成的材質。至於,就畫家使用礬水的目的來說,大多是為了在生紙上,尤其在宣紙上,製造另一種的反白效果(因為礬水具有不吸墨的特性)。當然,也有畫家是直接將礬水加在墨液中,也能產生出類似風礬的效果。但我們也必須留意,明礬也是屬於強酸一種。所以,最好是用份量極多的清水,加以稀釋,否則也會傷害紙張的纖維,而減短作品的保存年限。因為如果就筆者使用的經驗為例,可能是因為明礬的用量過多,導致整張繃好的絹布,不消一年的時間,便脆化成粉末狀。因此,可見明礬對纖維的傷害程度,非同小可。

塗抹生礬水效果

(圖5)鳳凰「生明礬」又為1.5礬60膠水又正1者,其局部放大圖。如果將濃度極高的明礬水塗抹於生紙上,則不僅塗礬處具有不暈墨的特性,部分行筆處也會產生相同的效果,且墨黑亦較塗礬處為深。

而清沈宗騫在《芥舟學畫編》一書中,也提到礬紙的問題,他說:「偶閱米海獄帖有論漿捶紙者,乃繹其意,選涇縣諸色紙中之最好者,以白芨泡出漿水,拭過而槌之,光結可玩,且宜筆墨,則以供常用。如偶遇宋元諸箋及宣德所製者,便是此腕難得之遭逢矣!作畫家宜痛絕礬紙。礬紙作畫,筆意澀滯,墨色浮薄,且不百年而碎裂無寸完。余蓄夏太常墨竹,是散金礬紙本,筆墨尚好,而紙本遍體破碎,不可裝璜,惜哉!」

(6)碳酸鈣

當然,我們若使用較為疏鬆且難以保留較黑墨色的紙類,也可以借助碳酸鈣的特性,來改善此紙的缺點。因我們可以先將它平塗於紙張的背面,再利用廢紙壓入,好讓它將紙背的纖維空隙填實,並利用它作為白底,而讓我們的眼睛,誤以為墨色變黑,就可以改善紙張難以畫黑的缺點。不過,如果是將碳酸鈣壓在紙張的正面,則因在裝裱時,無法利用漿糊固定,若是時間過久,恐會掉落。所以,還是壓在紙背,較為理想。

(7)洗米水

若將洗米水塗抹生紙或熟紙上,則可營造特殊的墨韻,或是將生紙處理成半生半熟的紙性,而所謂的「洗米水」,即是淘米的水,古稱「潘」,也就是用水洗米時所產生的米白色液體。一般來說是使用第一次溶解的水,因濃度最高,而第二次者依然可用。置久會有粉狀物質沉澱的情況。此外若放置時間過久,也會出現發霉情況,且若是夏日,放置隔夜即已發臭變濁,故需隨洗隨用。

塗抹洗米水次數效果比較

(圖6)此為洗米水之色票處理比較圖。左區皆為濃度10%者,右區則皆為100%者,而塗抹次數由上至下單數增加之效果比較圖。隨著塗抹次數的增加,生楮皮紙越具有不暈墨的特性,且濃度低者是產生反白,而濃度高者則是出現吸墨但不暈墨的效果。

在台灣市面上亦有販售所謂的「米水玉版宣」的紙品,且為中國所製,但在台灣則無紙廠製作。

塗抹洗米水次數效果比較

(圖7)此為洗米水之色票處理比較圖。左為濃度10%者,右為100%者,且皆反覆塗抹十次後,所畫墨線效果之比較圖。

若將洗米水用於處理生紙上,則有濃度不宜過高且塗抹次數似乎不宜超過三次的限制。因為似乎濃度越高,則其暈墨現象會更趨嚴重。而塗抹次數若似乎超過三次,則會出現 「潘水三熟」的現象,且紙張也易產生紙絮問題。

總瀏覽 32,918 次數